2018-07-18 來源:
第一章 摩擦材料發(fā)展簡史
1.1 世界摩擦材料簡史
1.1.1 摩擦材料的演變過程
1.1.2 增強纖維的進展
1.1.3 樹脂的進展
1.1.4 工藝、設備和模具的進展
1.1.5 粉末冶金摩擦材料的發(fā)展
1.1.6 現(xiàn)代摩擦材料
1.2 中國摩擦材料簡史
1.2.1 關于石棉的歷史
1.2.2 我國摩擦材料的誕生
1.2.3 早期的研究方法
1.2.4 我國第一個摩擦材料作坊
1.2.5 摩擦材料企業(yè)的建立和發(fā)展
1.2.6 工藝與模具的進展
1.2.7 產(chǎn)品研究與發(fā)展
1.2.8 行業(yè)標準演變
1.2.9 引進技術和設備
1.2.10 早期專家和近20年行業(yè)人才流動
1.2.11 近十多年來的發(fā)展
1.2.12 行業(yè)協(xié)會
第二章 摩擦材料摩擦磨損理論基礎
2.1 摩擦
2.1.1 摩擦的分類
2.1.2 庫侖摩擦定律
2.1.3 經(jīng)典摩擦理論
2.1.4 粘附摩擦理論
2.1.5 形變摩擦理論
2.1.6 機械-粘附-犁溝綜合作用理論
2.1.7 摩擦狀態(tài)過渡
2.1.8 材料的摩擦特性
2.2 磨損
2.2.1 磨料磨損
2.2.2 疲勞磨損
2.2.3 粘附磨損
2.2.4 沖擊磨損和撞擊磨損
2.2.5 摩擦化學磨損
2.2.6 電弧誘導磨損
2.2.7 能量磨損理論
2.2.8 磨屑的分類
2.3 制動摩擦副的摩擦磨損
2.3.1 摩擦盤的均勻磨損
2.3.2 摩擦材料的磨損
2.3.3 有機摩擦材料的活化能與熱磨損的關系
第三章 有機摩擦材料的分類和應用
3.1 有機摩擦材料的分類
3.1.1 按照加工過程與方法分類
3.1.2 按照增強纖維分類
3.1.3 按照功能用途分類
3.1.4 按照基本形狀分類
3.2 制動和傳動裝置的基本類型
3.2.1 汽車制動系構造
3.2.2 鼓式制動器
3.2.3 盤式制動器
3.2.4 駐車制動器
3.2.5 帶式制動器
3.2.6 傳遞扭矩的離合器
3.2.7 制動器的間隙調整
3.3 摩擦裝置的基本工作參數(shù)
3.4 摩擦裝置對摩擦材料的基本要求
第四章 制動與傳動的相關理論計算
4.1 速度、運動合成和轉動的基本概念
4.2 轉動慣量
4.3 與汽車制動系相關的理論
4.3.1 汽車起步加速性
4.3.2 汽車的車輪驅動力
4.3.3 汽車在車輪驅動力作用下產(chǎn)生的加速度
4.3.4 考慮旋轉質量時的加速度
4.3.5 汽車的坡路駐車極限坡道角
4.3.6 汽車制動的路面制動力
4.3.7 汽車制動時的受力
4.3.8 汽車車輪的制動特性
4.3.9 汽車制動的減速過程
4.3.10 汽車制動距離
4.3.11 汽車制動減速度
4.4 扭矩、離心力的計算
4.4.1 扭矩
4.4.2 離心加速度和離心力
4.5 能量、功和功率
4.5.1基本概念
4.5.2 汽車離合器的起步滑磨功
4.6 熱量
4.6.1 熱量與膨脹
4.6.2 功熱守恒關系
4.7 溫度的測量
4.7.1 溫標與溫度單位換算
4.7.2 溫度的測量
4.8 制動器的熱特性
4.8.1 制動器的熱衰退特性
4.8.2 制動器的額定吸熱率
4.8.3 制動器的熱流分配
4.8.4 制動器對偶材料
4.9 帶式制動器
4.9.1 制動帶兩端的拉力可以用歐拉公式計算:
4.9.2 剎把工作分析(增力系數(shù))
4.9.3 下鉆轉動慣量的計算
4.10 制動器性能檢測與判定
4.10.1 貨車、客車制動器性能要求
4.10.2 制動器性能的試驗方法
第五章 有機摩擦材料配方與試驗分析方法
5.1 有機摩擦材料配方
5.1.1 配方的意義
5.1.2 配方試驗的原則
5.1.3 配方試驗的程序
5.1.4 配方試驗過程實例
5.2 配方試驗的幾種變量方法
5.2.1 優(yōu)選法
5.2.2 對分法
5.2.3 均分法
5.2.4 雙因素法
5.2.5 正交試驗法
5.3 方差與回歸分析
5.3.1 方差分析
5.3.2 回歸分析
第六章 有機摩擦材料的基體粘合劑
6.1 酚醛樹脂的合成機理和結構
6.1.1 熱固性酚醛樹脂的生成機理
6.1.2 熱塑性酚醛樹脂的生成機理
6.1.3 影響酚醛反應的因素
6.1.4 酚醛樹脂的實際生產(chǎn)
6.1.5 酚醛樹脂固化機理及其在摩擦材料中的應用
6.1.6 固化酚醛樹脂的分解機理
6.1.7 酚醛樹脂的質量指標
6.2 酚醛樹脂的改性
6.2.1 硼改性酚醛樹脂
6.2.2 有機硅改性酚醛樹脂
6.2.3 苯胺及三聚氰胺改性酚醛樹脂
6.2.4 聚酰胺(尼龍)改性酚醛樹脂
6.2.5 腰果殼液改性酚醛樹脂
6.2.6 聚乙烯醇縮醛改性酚醛樹脂
6.2.7 橡膠改性酚醛樹脂
6.3 酚醛樹脂生產(chǎn)的主要原材料
6.3.1 苯酚
6.3.2 工業(yè)酚和甲酚
6.3.3 甲醛
6.3.4 乙醛、糠醛
6.3.5 催化劑類
6.3.6 固化催化劑與固化劑
6.4 橡膠及其橡膠配合體系
6.4.1 天然橡膠
6.4.2 丁苯橡膠
6.4.3 丁腈橡膠
6.4.4 粉末橡膠介紹
6.5 橡膠的硫化及配合機理
6.5.1 橡膠的交聯(lián)和交聯(lián)機理
6.5.2 硫化促進機理
6.5.3 橡膠的氧化降解及其防止機理
6.5.4 橡膠的塑解機理
6.5.5 橡膠的防焦燒機理
6.5.6 填充劑補強
第七章 摩擦材料用纖維
7.1 纖維的分類與增強基本規(guī)律
7.1.1纖維的分類
7.1.2 特種纖維
7.1.3 纖維增強的基本規(guī)律
7.1.4 摩擦材料用纖維的基本性能
7.2 石棉纖維
7.2.1 石棉纖維的成分
7.2.2 溫石棉在摩擦材料中的應用
7.3 芳香族聚酰胺
7.3.1 芳香族聚酰胺纖維的生產(chǎn)方法
7.3.2 聚對苯酰胺理化性能
7.3.3 聚對苯酰胺應用領域
7.3.4 芳綸漿粕
7.4 陶瓷纖維
7.4.1 陶瓷纖維的種類及性能
7.4.2 陶瓷纖維的應用
7.5 碳纖維
7.5.1 聚丙烯腈基碳纖維
7.5.2 瀝青基碳纖維
7.5.3 粘膠基碳纖維
7.5.4 碳纖維的表面處理與上漿
7.5.5 碳纖維的熱氧化與熱燒蝕
7.5.6 碳纖維的應用
7.6 金屬纖維和玻璃纖維
7.6.1 金屬纖維
7.6.2 玻璃纖維
7.7 其它纖維(晶須)
7.7.1 鈦酸鉀晶須
7.7.2 FKF纖維
7.7.3 海泡石纖維
7.7.4 針狀硅灰石
7.7.5 納凱夫纖維
7.7.6 萊佩納斯纖維
7.7.7 飛寶纖維
7.7.8 噴膠巖棉
7.7.9 亞波思纖維
7.7.10 EFT纖維
7.8 幾種常用纖維的優(yōu)缺點比較
第八章 摩擦材料用填料
8.1 概述
8.1.1 礦物的硬度
8.1.2 磨料型摩擦調節(jié)劑
8.1.3 非磨料型摩擦調節(jié)劑
8.1.4 填料加工技術
8.2 填料特性及其對性能的作用
8.2.1 填料對耐溫性的作用
8.2.2 填料對物理機械性能的作用
8.3 常用填料介紹
8.3.1 磨料型填料
8.3.2 非磨料型填料
8.3.3 染色材料
8.3.4 工藝性材料
第九章 有機摩擦材料配方與改進途徑
9.1 配方的主要內容
9.1.1 配方設計特點
9.1.2 設計內容與配方組分
9.1.3 配方實例
9.2 配方與工藝的關系
9.2.1 工藝因素
9.2.2 配方與工藝匹配實例
9.3 摩擦材料的結構形態(tài)與內部界面
9.3.1 結構形態(tài)
9.3.2 摩擦材料的內部界面
9.4 配方與產(chǎn)品性能
9.4.1 基體類型與性能
9.4.2 基體用量與性能
9.4.3 增強材料與性能
9.5 配方的改進途徑
9.5.1 采用改性樹脂
9.5.2 改性樹脂與橡膠并用
9.5.3 試用無機基體粘合劑
9.5.4 合理搭配調節(jié)組分
9.5.5 應用陶瓷材料和碳材料
9.5.6 應用彈性體和多孔材料
9.6 摩擦材料配方集錦
9.6.1 石棉摩擦材料配方
9.6.2 無石棉摩擦材料配方
第十章 摩擦材料生產(chǎn)工藝
10.1 摩擦材料工藝的基本內容
10.2 壓塑料的干法制備
10.2.1 干法常規(guī)混料
10.2.2 常規(guī)混料主要設備
10.2.3 其它混料方式與設備
10.3 壓塑料的濕法制備
10.3.1 捏合混料
10.3.2 浸漬與貼膠
10.3.3 抄紙(水漿)法混料
10.3.4 擠出混料
10.4 壓塑料的工藝性能
10.4.1 粒度分布
10.4.2 壓塑料的致密過程和壓實方程
10.4.3 壓縮曲線
10.4.4 壓實功和比壓縮功
10.4.5 工藝和配方對壓縮性能的影響
10.4.6 其它工藝性能
10.5 壓塑料的干法制胚
10.5.1 干法常規(guī)制胚類型
10.5.2 冷壓制胚
10.6 金屬骨架的加工處理與涂膠
10.6.1 金屬骨架的表面處理
10.6.2 骨架與材料粘接用粘合劑
10.6.3 骨架的涂膠
10.6.4 底膠和外罩保護膠層
10.7 壓塑料的濕法制胚
10.7.1 纏繞制胚及其類型
10.7.2 編織制胚
10.7.3 滾壓制胚
10.8 壓塑料模壓成型和熱固化
10.8.1 成型和熱固化綜述
10.8.2 剛性模具中壓塑料的受壓分析
10.8.3 脫模劑
10.8.4 壓塑料的熱成型
10.8.5 摩擦材料的熱處理
10.9 摩擦材料的機械加工
10.9.1 磨床基本原理與要求
10.9.2 摩擦材料專用磨床
10.9.3 摩擦材料鉆孔及鉆孔設備
10.10 摩擦材料的表面處理
10.11 摩擦材料的永久性標識與編碼
10.12 摩擦材料工藝舉例
第十一章 摩擦材料質量控制
11.1 質量控制概述
11.1.1 質量控制的意義
11.1.2 質量控制的基本原則
11.1.3 質量控制的主要方面
11.2 摩擦材料生產(chǎn)過程質量控制
11.2.1 嚴格把好原材料購入質量
11.2.2 控制生產(chǎn)過程主要參數(shù)
11.3 分析測量質量控制
11.3.1分析測量質量保證
11.3.2 分析測試質量
11.4 計量器具的分級管理
11.4.1 計量器具的前期管理
11.4.2 計量器具的周期檢定
11.4.3 計量器具的流轉
11.4.4 計量器具的標志管理
11.5 質量檢驗
11.5.1 質量檢驗基本要點
11.5.2 質量檢驗的主要功能
11.5.3 質量檢驗的步驟
11.5.4 產(chǎn)品驗證及監(jiān)視
第十二章 摩擦材料的性能與評價方法
12.1 摩擦材料的基本特性
12.2 摩擦副設計時對摩擦材料的要求
12.2.1 設計摩擦系數(shù)
12.2.2 設計磨損壽命
12.2.3 設計對其它性能的考慮
12.3 法規(guī)標準要求
12.3.1 我國對整車制動性能的要求
12.3.2 對制動器的制動性能要求
12.3.3 針對摩擦材料性能的標準
12.3.4 汽車集團對摩擦材料的要求
12.3.5 國外制動系檢測的法規(guī)標準
12.3.6 國外對摩擦材料的標準要點
12.4 摩擦磨損性能與試驗方法
12.4.1 方法的模擬性
12.4.2 試驗的可靠性和重現(xiàn)性
12.4.3 試驗參數(shù)的選擇
12.4.4 試驗數(shù)據(jù)的認識分析
12.4.5 摩擦材料的靜摩擦
12.5 物理機械性能與試驗方法
12.5.1 壓縮變形
12.5.2 熱膨脹
12.5.3 組合型摩擦材料的剪切強度
12.5.4 材料內剪切強度
12.5.5 氣孔率
12.5.6 制動噪音
12.5.7 離合器面片的旋轉破壞強度
12.5.8 其它物理化學性能
12.6 汽車制造商對摩擦材料篩選實例
12.6.1 基本程序
12.6.2 篩選過程與結果評價
附錄1 法定計量單位
附錄2 導出單位
附錄3 摩擦材料工業(yè)常用單位換算
附錄4 部分材料的導熱系數(shù)和標準篩目數(shù)
附錄5 常用化合物的俗名或別名
附錄6 分布表
附錄7 分布表
通過銀行匯款。收到書款后發(fā)票(印刷品掛號信)與書將同時寄出。務請將銀行回執(zhí)、開發(fā)票資料,郵寄資料郵件發(fā)至cfsma9@126.com。如需寄快遞到付,也請郵件一并告知。
傳真:010-88084733;聯(lián)系電話010-88084682、88084632。
銀行匯款
帳 戶:中國摩擦密封材料協(xié)會
開戶銀行:北京市工商銀行百萬莊支行
帳 號:0200001409014412822